1、国务院:开展药价虚高专项治理
近日,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第十七条明确指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与招标采购价格联动机制。加强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专项治理。
通知明确,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相结合的多形式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对象、检查重点和检查内容。
针对相关治理,文件通过智能监控、大数据应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等举措进行规范。
比如赛柏蓝发现,《意见》第十三条指出,出台并落实医疗卫生行业诊疗标准,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强化临床应用和评价等标准规范运用。
2、新一轮查账或开始
值得所有药企注意的是,《意见》明确,加强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药品价格虚高专项治理。
一年前,也就是2019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加急文件《财政部关于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财监〔2019〕18号。
根据通知,财政部会同国家医疗保障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选取了77户医药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此次查账意在剖析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利润构成,揭示药价形成机制,为综合治理药价虚高、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提供第一资料。
就77家药企名单来看,此次检查的对象囊括了创新药企、仿制药企业、特色中成药企业,业内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对不同类型的药企成本进行摸底,为挤出药价水分做准备。
此次的医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十分之大,采取了“穿透式监管“的方式,为核实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一直以来,挤出虚高药价是相关部门致力之事,而营销成本过高也是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的营销费用高达60%,因此相关部门通过检查药企的真实成本进行摸底,会对相关药品产生较大的降价压力。
一年后,2020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明确加强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打击高价药——新一轮药企查账或在不久后开始。
3、规范和震慑医药贿赂
对众多上市药企而言,查账的重心是核查销售费用,而高销售费用是医药行业的普遍特征。在这个背景下,医药行业的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先后被查出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引发市场震动。
近期,除了通过财务信息核查的方式摸清药企成本,挤出虚高药价水分外,相关部门也在用行政手段遏制医药贿赂的发生。
比如国家医保局就《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在第二次向各界征求意见。企业的所有不合规行为将会被大数据记录在案,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价,相关部门也对地方放开权利,鼓励地方探索更多信用评级方法。
对此,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江滨教授曾对中国卫生杂志表示,积累足够的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数据后,在药品集采中,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与信用记录更好的企业交易,也可以对失信主体实施拒绝交易、提高交易条件等方面的惩戒,严重失信企业被排除出公共采购市场,可以真正建立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某种程度上,药企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除了对医药行业的财务进行范围广、力度大、进展快的财务核查外,引入信用评级、失信惩戒机制,则意味着对药品回扣等一系列行业乱象的深度整治已经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