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仪器批发网 | 免费注册

医院,会不会卖掉检验科?

来源:诊断科学公众号2024-02-20 14:04:03浏览:1672

最近的行业内的新闻都很有意思,一边是行业衰退,裁员遍地哀嚎,一边是发光流水线装机数量蹭蹭的涨;一边是行业出现9分钱中标的情况,一边是诺辉生物年入20亿元,

  赚麻了?嘛?

  真是冰火两重天,那么,行业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是开始逐步步入衰退期,还是只是一个短暂的低谷,寒冬过后又是春天,又或者……?

  我觉得,如果我们把颗粒度划分的细一些,就更能看出一些端倪来,专业市场(医疗机构市场)规模在缩小,而大众市场规模在扩大。

  这一点我在2023年的最后一篇杂谈《杂谈 | 回望2023,IVD市场的第三次黄金阶段的起点》当中已经做了相应的阐述,虽然其中的论断在短时间之内就得到了部分证明,但恐怕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IVD是个慢行业,如果我们不能更提早一些判断行业的动向的话,那恐怕迟早会被时代抛弃。

  所以,在今天这篇杂谈当中,我来提一个比较有冲击力的问题:“医院,会不会卖掉检验科?”

  面对这个问题,我目前的答案是 会。

  为什么?

  检验科赚钱,但不如其他科室赚钱

  首先,检验科肯定是一个赚钱的科室,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和其他的治疗类科室相比,检验科的收益就不太够看了,这一点从市场规模上可以直接反应出来,2022年,全球IVD市场规模是900亿美元,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5090亿美元(不含IVD),而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则有14,380亿美元

  从上述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IVD行业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医疗器械和药品,同时,从诊疗循环的角度来说,参与诊断的患者数量,应该是要等于或者多于参与治疗的患者(这其中要考虑到一些患者只做了检测,但没有进行治疗),所以,当具体到单个患者时候,其花费的诊断类费用,更加低于医疗器械和药品了。

  在药品集采而IVD还未开展集采的时候,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药品集采之后,医院的主要赚钱项目没有了,只能开始往检验科转向,而且,IVD项目数量多且分散,不具备集采的可能性,所以检验科将会成为医院新的现金牛。

  但这个判断随着安徽、江西等地的IVD集采,基本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在目前的整个诊疗报销链条上,IVD并没有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所以也就回归到了之前的地位当中去。

  检验科赚钱,但没其他科室那么赚钱。

  检验科外包的成本更低

  随着DRGs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院成本控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医院检验科相比ICL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付费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主要诊断、病症、手术处置、疾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将临床特征与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病例分入同一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与原本的按项目付费相比,医保对于一个患者不再按其实际接受的医疗项目付费,而是按预先确定的较为合理的医疗总价格付费。

  和医院检验科相比,大型连锁ICL在试剂采购成本和仪器、人员效率方面明显具备巨大的优势,根据2018年发布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效果评估及经验总结项目报告》的测算,将检验外包给ICL每年可以节省近1%的开支,也就是每年节省超百亿元

  同时,在节省检验成本方面,还有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个大杀器存在,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

  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而在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其中进一步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而当前检验结果互认的阻力之一,就是各医疗机构自身都具有检验科,相互之间的结果有所差异,但如果将检测外包给ICL,这个阻力就不存在了。

  同时,现在检验科的自动化设备也是越来越昂贵,同时目前也不允许设备免费投放了(虽然整出了9分钱中标这样的梗),但可以预料,这样极其偏离设备价值的事情,是不会经常允许发生,这也就意味着,和之前相比,建立一个检验科的成本也正在逐步上升。

  赢利方面不如其他医院科室,运营成本方面不如ICL,建设成本方面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把检验科卖掉,是一个可能的事项。

  这也意味着,IVD市场,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革

  检验科“正在”卖出

  医院卖出检验科这样的事情,实际上现在正在发生,在2023年,美国ICL巨头Quest就以2.75亿美元收购了纽约长老会医院(NewYork-Presbyterian)部分实验室服务业务。

  纽约长老会医院是纽约最大的医疗系统,是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共同的教学医院,也是全美最顶尖的医疗系统之一。拥有2600张床位,20000名员工,6500多名医生,每年超过两百万的住院和门诊患者人数,2016年收入73亿美元,连续14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最佳医院”。在纽约大都会地区排名第1,全美排名第6,风湿病学排名第2,神经学、神经外科学、心脏病学和心脏外科学排名第3。

  纽约长老会医院在国内的地位就相当于协和、华西这样医院,但这样的医院卖掉自己的一部分检验科的时候,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场标志性事件了。

  该医院卖出检验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神经外科、癌症、妇女保健、心血管等科室科室所需要的投资,已经明显高于五年前,因此,选择从竞争激烈,自身也不算擅长的领域抽绳,将资金投入到这些能够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科室当中,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确实,除了ICL机构,似乎并没有哪一家医院,把检验科当做自己的重点专科来进行宣传。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一直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美服的医疗市场版本比国服更新的要更早,所以,当美服出现这样的标志性事件之后,国服版本的更新,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又或者,卖出检验科这种事情,实际上正在发生。

  “侦查连”的消逝

  对于诊疗循环,我一直很喜欢将其比做收集信息-采取行动这样一个循环,和这一点最相似的,就是军事上的侦查-攻击循环,正巧,我们也时常将精准药物比作“炮弹”。也正巧,在我国军改当中,也有“卖掉检验科”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把侦查连拆掉。

  在过去,我军的编制当中有专门的一个连、排或者班,主要是用在进行相关的侦查任务,当收集到相关信息再回传总部之后,总部再做出下一步行动的指示,这种模式和目前医疗机构当中,医生看病开单-检验科检测-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做出判断,这种模式一模一样。

  但随着信息化水平和单兵水平的提高,现在战场上面所追求的,都是查打一体,侦查完后立刻发起攻击,而不需要再往后汇报调动了。

  所以,现在一线部队当中,单纯的侦查连已经没有了,而更大范围,更高级的侦查手段,则交给了高空卫星、飞机等等技术兵种。这套作战模式在近几年的局部冲突当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如果把这种模式映射到医疗系统里面来,那就是ICL+临床科室POCT模式,临床科室本身就有一定的快速检测能力,现场直接检测,直接开药出单,完成诊疗循环。而对于那些时间要求比较低的检测(住院患者),或者操作难度比较高的检测(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等等等),则采用外送样本模式,由ICL机构进行检测。

  就像河流一样,有的时候会蜿蜒曲折,但最终,还是要往低处流淌,由于在成本和效益上的优势,这种高低配的格局,有极大的可能是未来IVD专业市场的主流格局,考虑到IVD市场的慢行业属性,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来说,布局要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