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仪器批发网 | 免费注册

医疗器械迎长期机遇

来源:仪器批发网2020-03-24 09:15:11浏览:1453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1月1日以来,全国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多达3000多家——很多医药企业纷纷新增“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批发与销售”业务。仅新增口罩生产线的药企就多达20家,如翰宇药业、海翔药业、哈药集团、中恒集团、海南海药等。
 
  其中,3月8日,中恒集团宣布对中恒医疗增资9.7亿元,累计注册10亿元资本进军应急医疗物资领域。
 
  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赛柏蓝表示,中恒集团进军医疗器械,更多是一种出于中药注射剂承压之下的转型动作。
 
  她进一步表示,至于其他转型医疗器械的药企,还需要看其选择的具体领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不太有技术含量的领域,即便布局了,也称不上是一个大的战略。
 
  确实,药企加码医疗器械,是看重短期利益,还是着眼长期打算,不能一概而论。在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器械的需求集中爆发,多品类业绩均十分亮眼,但回归产业,药品还是器械,这是个问题。
 
  医疗器械迎长期机遇
 
  《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在2018年达到6380亿元,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材市场,预计2021-2022年将突破万亿元。
 
  预计,随着未来应急保障体系将实现加速发展,尤其是医疗、医药等相应领域将迎来长期建设。在器械领域,无论是高端诊疗设备,还是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投入提升和需求扩容。
 
  兴业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医疗器械当下面临着多方面的发展机遇。
 
  企业层面,技术快速发展,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专业化产业集群日趋成熟,为控制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条件。
 
  国家层面,医改、分级诊疗、扶持国产设备、鼓励民营医院等多项政策全面落实中,医疗设备市场进入持续放量阶段,国产厂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市场层面,器械投融资及并购市场活跃,为优秀国产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与资源。
 
  盛山资产执行董事樊毅超近日对赛柏蓝说,随着国内公众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医疗需求增加有望继续增长,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药械并行的典型范例
 
  樊毅超表示,面对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等新政策新形势,很多中国传统药企都受到了冲击,都在思索怎么涅槃重生、突出重围,有些选择了布局创新药,有些选择了并购,有些选择了产业链整合,面向医疗器械领域布局、寻求药械结合的协同效应,也是一个有潜力的方向。
 
  她举例称,复星医药、信立泰、乐普都是药械结合的典型范例。
 
  拿复星来说,复星医药在医疗领域广泛布局。除了医药研发,在流通、医疗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在器械领域发力也是必然的。复星立足国际化发展路线,以9000万美元收购瑞典医疗器械公司Breas Medical Group 80%的股权,又与美国直观共同斥资1亿美元建立合资企业开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信立泰是药企向医疗器械领域布局做得较为突出的,因为信立泰的强项在心脑血管领域,所以器械研发平台也是以心脑血管高值耗材为主要方向,符合一贯的“协同”理念。
 
  乐普则是医疗器械领先企业向医药领域布局做得很好的,其理念是“以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和新型医疗业态四位一体的心血管疾病全生态产业链平台”。
 
  樊毅超表示,药械结合无论对于药企还是医疗器械公司来说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布局器械,注重协同
 
  药企向医疗器械领域布局,需要注意协同性——樊毅超认为,这一点在信立泰和乐普的案例中表现得很明显。
 
  她指出,药企需要把握好自己原先擅长的疾病领域,思考好在想要打造的生态产业链平台上缺什么、应该补什么。
 
  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判断是通过并购器械公司以快速切入还是搭建自己的研发平台慢工出细活——这些都是在开始布局之前就必须思考清楚的。
 
  如果说医药研发是和时间赛跑,医疗器械就是做时间的朋友,找准药械结合的平衡点,也许若干年后,国内就会涌现出一批“强生”级的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