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仪器批发网 | 免费注册

检验人员务必要警惕气溶胶感染!

来源:仪器批发网2020-02-11 10:37:39浏览:3553
  一、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微生物气溶胶(Microbial aerosol)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接近单细胞的生物悬浮于空气中所成的胶体体系。粒子大小在0.01~100μm,一般为0.1~30μm。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注射器、离心、拔帽、加样、全自动仪器设备工作等过程中均可产生气溶胶,由于许多患者及其标本含有病原微生物,在产生大量气溶胶并扩散到空气中时,可污染实验室的空气;这些包含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粒子可能会被操作者吸入、或粘附在裸露的皮肤衣物上、或粘附于随处乱放的手机等物品上、或飞入水杯中等等;在许多的实验室并未完全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行合理的三区分离,因此,这种污染空气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二、检验人员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什么?
  
  当然是避免操作时吸入气溶胶!
  
  国家卫健委1月26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明确指出医用口罩使用范围: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一般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有哪些?
  
  1、轻度(<10个颗粒):玻片凝集试验;倾倒毒液;火焰上灼热接种环;抽取培养液。
  
  2、中度(11 ~ 100个颗粒):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倒、混悬菌液;菌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菌液;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
  
  3、重度(>100个颗粒):离心时离心管破裂;打碎干燥菌种安瓿;打开干燥菌种安瓿;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菌液;刷衣服、拍打衣服。
  
  四、哪些操作可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1、为防止热接种环放入菌液中产生气溶胶,可用两个接种环轮换使用。
  
  2、混匀微生物悬液时,用旋转式转动代替左右摇动,可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摇动时不要悬液弄湿试管塞,最好在试管塞外再包一层消毒纸巾,以防止气溶胶外逸。
  
  3、含有病原体微生物液体的离心:离心引起的实验室相关感染相对较少,但有一种事故经常使许多人暴露于感染性病原微生物,那就是在离心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的气溶胶释放,由于离心后离心管内形成大量的气溶胶。因此样本的离心工作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真空采血管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min真空血后才能打开。
  
  五、产生气溶胶最严重的操作是离心管发生破裂,那么离心管发生破裂时怎么办?
  
  离心机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电源,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降。离心机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密闭30min。随后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及口罩(避免吸入气溶胶)进行清理。
  
  检验科人员怎样预防和避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主要从检验前(样本采集、运输等)、检验中(样本前处理、检测等)、检验后(废弃样本处理等)三个方面,浅谈实验室/检验科人员怎样做好防护,供大家参考。
  
  1、样本采集、运输等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怎样做好防护?
  
  采集者需三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患者佩戴口罩或其他呼吸屏障,避开患者咳嗽、呼吸道诊疗操作等时刻。疑似患者就地隔离采样。不建议检验人员进入隔离区采集标本,以尽量减少患者、人员的流动是基本原则。样本采集后最好置于两层一次性密封袋内密封。采集后的抽血针、棉签等,需放入相应的医疗锐器/废物箱,废弃物管理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样本院内运输应按照《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执行,放入两层一次性密封袋内密封,由专人运送入实验室。确认装箱前有消毒环节。参与运输的人员应严格做好防护。院外送检的样本,需严格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要求执行。
  
  2、样本的前处理、检验等过程,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怎样做好防护?
  
  实验室接收和处理标本,应进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手工检测的项目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室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工作资质、岗位能力认可,应穿戴防护服,口罩、防护镜等。
  
  开箱或开袋瞬间,用75%乙醇喷雾消毒。血液样本在离心前一定要认真检测试管有无破损,试管帽有无盖紧等。拔试管帽时,动作应轻柔小心,防止样本飞溅,用75%乙醇喷雾消毒后进行处理,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里完成,再上机处理。离心机离心停止10分钟以上,开离心机盖喷雾消毒。
  
  实验区环境应符合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核酸操作(如PCR)有资质、环境符合要求。处理气溶胶的良好方式是开窗通风。按规范进行物表消毒、空气消毒等。
  
  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等活动应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开展前应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
  
  3、检验后过程,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怎样做好防护?
  
  检验完成后,操作人员摘下防护材料时,不要触碰正面。脱防护服之前,全身喷雾消毒,按标准流程依次脱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污染面切勿接触内部衣物。
  
  检验后应确保标本密封。检测后的样本,如装血液的试管等,应用封口机封口,或在生物安全柜中重新加盖新的塞子。检验后的实验室应紫外照射30分钟以上,并采用75%乙醇酒精或有效氯含量为5500毫克/升的消毒液喷雾全面消毒。废弃物管理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4、遇到特殊情况,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怎样处理?
  
  当出现标本飞溅、试管破损,造成局限污染等情况时,使用有效氯含量消毒液,消毒30分钟以上。造成实验室污染时,应保持实验室空间密闭,避免不相关人员出入,避免污染物扩散。使用有效氯含量消毒液的毛巾覆盖污染区,消毒30分钟以上。必要时(比如大量溢洒时)可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实验室。
  
  清理污染物严格遵循活病毒生物安全操作要求,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并进行实验室换气等,防止次生危害。参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2.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 《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3.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三版)
  
  4. 潘湛, 王勤熙. 气溶胶病毒富集与检测研究进展[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8(06):93-95.

相关文章